调研手记|用好调查研究“金钥匙”把区位优势变成转型优势AG真人、形成发展胜势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大兴调查研究是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的必然要求。宝山区正掀起大兴调查研究的热潮,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倾听“真民意”;直插一线,掌握“真情况”;对症下药,拿出“真对策”,助力宝山“北转型”和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宝山区杨行镇作为上海主城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打造成为上海城市副中心核心功能承载地。地处宝山中部的杨行,区位优势明显,南北高架、外环高速路、G1503纵横贯穿,轨交1、3、19、规划22、24号线穿城而过;高铁宝山站向东紧连“东方枢纽”,沿江通道和沿海通道在杨行实现交汇;被视为城市开发中难得“大衣料子”的吴淞创新城,杨行坐拥其中12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广阔。习强调,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来实现。杨行优越的区位条件,就是我们发展的比较优势。如何借助“北转型”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杨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腾笼换鸟、更新再造,让产业业态、城市形态、功能品质无愧于主城片区,已然成为杨行亟需回答的一道重大课题。
我结合大兴调查研究工作,带着问题深入园区、企业、村居实地走访、交流座谈,前往外省市学习考察、招商推介,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杨行发展的现状和定位,也逐渐找到了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办法和路径。
在全区奋进“北转型”进程中,区委对杨行寄予厚望,要求我们打造“科创中心主阵地中的主阵地”。我们围绕“一带一站一城”的战略布局,及时匹配新赛道、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需求,系统性思考谋划项目外溢效应,果断落子,抢占“蓝海”,努力构筑起面向未来的战略优势。
一是在元宇宙细分赛道上发力突破。元宇宙爆发式前景已引来各方争相布局,国际元数创港一期作为我镇布局元宇宙产业的先行地块、首发项目,占地140亩,一期投资35亿元,已于7月25日奠基开工,现正在深化与德国阿莱、美国奈飞、青瞳视觉、奥拓电子等行业龙头合作,加速技术规模化落地,积极申报市级特色产业园,带动元宇宙产业项目汇聚成势,四期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均实现税收数亿元。二是在开拓新兴行业交叉领域上有所作为。聚焦招引重量级“高精尖”科技创新型企业和尖端人才,加强与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合作,3000平方米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落户大黄科创中心。把握中山医院吴淞医院迁建契机,引入联众医疗、建发医疗、国药集团等优质企业,落子布局数字经济、未来健康与智慧医疗的交叉新领域,打造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生物医药特色产业集群。三是在创新招商引资思路上大胆实践。抢抓上海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契机,加大互联网行业领军型、高成长型、潜力型平台企业及总部项目招引力度,加强与钢银、欧冶、中铝、铝拓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全力促进“平台 园区”融合发展,加快大宗商品互联网交易服务平台园区化、集聚化发展,助力形成钢铁、冶金、有色金属等大宗交易平台齐聚杨行的特色产业集群。
通过全覆盖调研4个“城中村”和动迁工地、召集全镇16个村举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题调研会、实地走访杨行工业园区闲置低效地块,我发现了杨行一些土地和载体的共性问题:一是区位与产出不匹配,部分产业用地利用率、产出率低,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不匹配;二是现状与定位不相符,工业园区内存量厂房不符合“科创强镇”定位,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产业需求;三是权属与实际不统一,部分存量用地土地权属套叠严重,个别土地因历史原因长期被低端业态占用,转型发展意愿不强。
我们举全镇之力高标准推动空间转型,把低效存量转换为发展增量,全面激发转型动能,释放未来发展空间。一是全方位对标“城市副中心”功能品质。把握好“城中村”改造开发时序,更加注重改造的速度和建筑品质风貌,集中力量啃下搬迁腾地硬骨头,居农民动迁拆除率达99.7%,拆除房屋面积29.5万平方米,企业腾地面积27.9万平方米;围绕“城中村”改造动迁安置房和公建配套建设,我牵头召开多场专题调研会,研究比选城市景观规划、绿化风貌设计、建筑设计方案等,实现城中村补缺增能。塑造“1号线活力科创带”新形象,通过大黄科创中心、世咖创意产业园、云谷·未来材料产业园、龙盛科创中心、上海澄穆创新产业中心、恒盛智谷生物医药产业园等沿线大地标性建筑,缝合城市空间,美化天际线,重塑蕰川公路沿线的城市颜值。把握宝山高铁站建设的重要机遇,以“站落城起”为目标,提前推进沪渝蓉高铁沿线号线个站点的布置、出入口设置等规划研判,推动城市副中心的打造和高铁站的建设联动呼应,为站城融合发展赋能。借“吴淞创新城两个1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的东风,趁热打铁,主动作为,尽快研究制定吴淞创新城核心区域2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推动导入重大功能性项目。二是尽全力确保“存量资源”保值增值。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的“存量资源”,是我们未来发展所倚重的“潜力股”,要确保现阶段的“存量资源”权属清晰、可控可用。坚决拿起法律武器维护集体资产权益。用好诉讼手段,顺利收回宝杨路2051号、同济路936号集体建设用地;积极协调争取,在合资经营到期后,用收益换资产,收购宝杨路2029号土地、地面建筑及附属设施资产,现已完成变更登记。截至目前,我们共收回集体土地264亩,还计划再收回54亩,坚决杜绝集体资产流失。抓好提前量规范合同管理。未来2年内,我们吴淞创新城范围内集体企业工业用地及地上建筑租赁合同到期达20个。我们必须主动思考、逐一研究,对即将到期合同是否能如期按约履行、是否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经营主体经营状况、转型意愿、地块未来功能定位等方面进行全面研判,提前谋划到期清退或转型升级方案,为精准招商提供第一手信息。
产业项目落地就像一颗种子,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好优质企业的“强磁场”,推动上下游的要素、资源、项目靠拢集聚,让好的产业在杨行扎根繁衍、壮大成势,形成一个“万物生长、欣欣向荣”的产业生态。
一是与时俱进拼服务。随着科创转型深入推进,我们的服务也必须更新增能、迭代升级,政策宣贯、需求收集、项目跟进等基础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构建创新生态的新要求。我们结合企业需求,重点提升业务素养和服务能力,做强重大产业项目专班,帮助企业在同领域、同行业、同区域找资源、找合作,做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比如,我牵头召开了多场专题会,协调理顺蕰川路1550号1.1万平方米楼宇租赁关系,引入专业公司整体运营管理,8月世咖产业园正式开业,全力打造咖啡文化产业集聚地,已吸引30家企业注册落户,预计税收2500万元。在企业走访过程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都十分迫切,我们打造杨行“星光汇”人才品牌,做优“心联新·众创空间”,做好人才公寓相关政策宣传和兑现落实,完成特殊人才落户15人,推出人才公寓房源300套,协助重点企业申请公租房55套,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二是悉心培育扩增量。通过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为同芯构、因士科技等“先投后股”企业,量身定制租税联动扶持机制,增强企业投资发展信心。加强领航企业、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今年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7家、企业技术中心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努力实现科技小巨人数量、专精特新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继续走在全区前列。
调查研究的核心就是“迎难而上”,我们要用好调查研究这把“金钥匙”,破瓶颈、解难题、促发展,加速调查研究成果转化,把杨行区位优势尽快兑现成“科创强镇”的建设成果,让生活在杨行的人民群众自豪感更强、幸福感更足。AG真人AG真人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