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绿金对话|保尔AG真人森基金会孙蕊:绿色金融科技市场发展迅速金融科技将更广泛地应用在转型等场景
日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绿色金融作为下阶段金融业的工作重点之一,被提到了仅次于科技金融的位置。
近年来,中国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之一。在经历快速发展阶段后,如何更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也被监管和市场更加关注。
金融科技作为提升金融机构对环境效益披露的准确性、辅助金融机构做好环境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也迎来了市场的快速发展。
日前,保尔森基金会与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AG真人院(以下简称“北京绿金院”)联合发布了《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以下简称《报告》)。保尔森基金会高级顾问兼绿色金融中心执行主任孙蕊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过去三年活跃在绿色金融市场的科技公司几乎翻了一番,而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一直占据前三甲的位置,物联网、遥感以及区块链技术也在过去几年得到运用升级。
随着转型金融成为继绿色金融之后新的市场关注热点,孙蕊认为,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地应对转型金融对转型目标设置、转型动态监测、相关数据采集、环境信息披露提出的更高要求,未来金融科技在转型金融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南方财经:今年是保尔森基金会与北京绿金院第四年发布《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报告。回顾过去四年,你认为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领域应用的最大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孙蕊:过去四年,我们双方在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领域开展了连续性的研究,对该领域的政策与市场发展保持持续关注。得益于过往积累,我们今年的报告对过往三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纵向比较与研究,包括应用主体、应用场景与应用技术等,也从研究中看到了一些显著的市场趋势和变化。
首先是市场的快速成长。从统计数据看,活跃在这个市场的科技公司从59家增加至102家,几乎翻了一番。过去四年里,越来越多的公司,尤其是大型科技公司不断加入该领域。目前活跃在这个领域的市场主体分为四类:环境信息大数据提供商、以服务绿色金融为重点业务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机构下属科技子公AG真人司,以及互联网科技公司。大型科技公司如蚂蚁、腾讯、百度、阿里云的主动布局推动了市场的发展,为这个市场不仅带来了技术、资金与创新,更带来了全方位的专业解决方案。
从应用主体看,服务企业端与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公司在2021年—2022年有较大较快增长。为企业端提供的服务聚焦于碳核算与能效管理,这与2021年全国碳市场的启动紧密相关。
从应用技术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一直占据前三甲的位置。针对绿色金融信息不对称,碳减排等相关信息获取难、成本高的挑战,这些技术的运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在气候灾害保险、绿色农业贷款、分布式光伏等众多场景的突破应用,我们还看到物联网、遥感以及区块链技术在过去几年的运用升级。
孙蕊:中国绿色金融产品的主要构成是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与绿色基金,这也是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产品的重要领域。国内多家银行开发的绿色金融系统,将绿色主体、绿色经济活动的智能识别纳入信贷流程,打通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有效提升信贷审批流程的质量与速度。绿色基金通过建设ESG或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评价体系,筛选并创建投向绿色的相关金融产品。
除了传统的绿色金融,我们还看到越来越多的技术在转型金融领域得以应用,以支持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转型金融相较绿色金融将面临更严格的信息披露与更高的过程管理要求,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将愈加广泛。
南方财经:未来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将成为机构的必答题,但业界关心的是如何确保环境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报告》所研究的案例中,哪些技术在推动环境信息数据准确性上发挥了比较好的实践作用?
孙蕊:环境信息披露是金融机构识别、评估和管理气候与环境风险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绿色金融五大支柱之一。在国际上,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ISSB)在2023年6月正式发布《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IFRS S1)和《气候相关披露》(IFRS S2)两份文件,推动全球建立统一、高质量的可持续信息披露的基准性准则。金融科技在该领域可发挥重要作用。
从企业角度,可通过运用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有效提升碳排放等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帮助实体企业获得绿色金融的支持,也为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今年《报告》里的“中国华电低碳数智化管理平台”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和数据挖掘技术来识别异常数据,提升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水平,为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提供了数据支撑;此外,该管理平台还利用了区块链技术的多方共识、数据可信、全程追溯的特点,提升了相关数据的准确度与可靠性。
从金融机构角度,通过运用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可以大幅提升其环境信息相关数据的覆盖面、时效性与可靠性。今年的跟踪案例“嘉实基金ESG评分体系”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该评分体系参考不同地区的可持续金融或绿色金融披露的要求,运用大数据驱动体系自动打分,确保信息与数据的覆盖面和时效性,以及评估的一致性。此外,该体系运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解析技术,实现舆情和负面事件的高频抓取和解析,提升了ESG相关数据的分析质量和效率。
南方财经:在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系统内使用系统化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需要银行内多部门的配合,在这方面有哪些做得比较好的案例?
孙蕊:确实,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在银行系统内部可以有效地打通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提升绿色金融产品的识别效率与能力。
以我们持续跟踪研究的“湖州银行绿色信贷管理系统”(2020年案例)为例,该系统实现了对绿色信贷的快速和高效识别、核查等功能,为实现绿色业务的全流程线上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基础。该系统为信贷审批部门开通绿色信贷快速审批通道提供了可靠依据,绿色信贷审批时间缩短为原来的1/3,并显著减少了数据报送所需的人员与时间。同时,该绿色信贷管理系统与湖州市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可快速、跨部门获取企业碳排放强度、环保成效、纳税情况、经营情况等相关数据,帮助银行对企业进行ESG快速评价,大幅提升了银行对信贷客户履约能力的判断和对绿色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效率。
南方财经:今年转型金融是业界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由于转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金融科技在辅助金融机构做转型金融决策和动态监控的过程的重点是什么?有哪些典型的案例可以分享?
孙蕊:由于传统的高碳行业活动不属于“绿色”范畴,很难获得绿色金融的支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转型金融应运而生,重点围绕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并对这些高碳企业的转型过程进行长期、动态地监测与激励。转型金融已成为继绿色金融之后新的市场关注热点,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金融科技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地应对转型金融对转型目标设置、转型动态监测、相关数据采集、环境信息披露提出的更高要求。
入选今年《报告》的“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转型金融过程管理系统”案例,就运用金融科技辅助企业转型目标的设置以及转型过程的监控与评估。针对国内暂无转型金融目标设置的统一标准这一问题,该系统基于行业转型路径研究与上市公司案例评定,帮助企业设置先进且合理的转型目标,保证转型项目的减碳效果,避免碳锁定风险。此外,该系统嵌入贷后管理过程,收集并分析转型计划、转型目标、碳排放数据、公司治理信息等关键绩效指标KPI数据,开展信息披露,有效避免“洗转型”的风险。
南方财经:目前市场上活跃的金融科技公司数量增长迅速,为确保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防范“洗绿”现象,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可以做哪些工作?
孙蕊:首先,为了推动地方上服务绿色金融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地方政府与行业协会可加强交流合作,学习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及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运用中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结合金融监管部门政策、地方需求及市场情况形成与全国接轨的地方及行业标准。
其次,地方政府与行业协会还可以帮助拓展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更多应用场景,加强金融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的互动,推进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业务领域的融合与创新,如建设金融科技支持绿色发展的项目库和平台,高效匹配科技企业的绿色创新资金需求和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工具;同时,需要健全绿色科技创新的激励制度,明确绿色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支持政策,加强对绿色创新技术的扶持,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科技创新。
此外,培养具备绿色金融与金融科技双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地方政府与行业协会可以共同开发培训计划,从源头解决人才储备的难题。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