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信美相互人寿董事长杨帆:企业经营效率的核心是小成本高产出 接入大模型为主业服务更精准有效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进入企业级AI元年,参与企业数量相较2023年增长25%,在AI上的投入增长更高达250%。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当前保险行业在数字化转型和科技运用方面的差距较大,有的保司已经逐步往数智化、大模型方向转型,而有的机构却还挣扎在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层面上。
当前行业的数字化究竟进展到什么程度?大模型是否真的会帮助保险行业降本增效?中小险企该如何运用大模型技术?针对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到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信美相互人寿”)董事长杨帆,其就上述问题给出了解答。
从最初的“触网”买保险到开发线上定制化保险产品,从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的设立到保司布局成立专业的保险科技子公司,保险行业对于科技的运用追求愈来愈极致,也致力于推动从前台的业务端到中后台管理、运营、服务端的数字化转型。
2022年,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强调保险机构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科学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统筹推进工作。要大力推进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推进人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加强金融市场业务数字化建设,全面深入推进数字化场景运营体系建设,构建安全高效、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强化数字化风控能力建设。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把金融“五篇大文章”落地落细,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提出具体举措。
当前,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究竟到了什么阶段?还有哪些不足待提升?“当前保险行业的数字化到了重塑阶段,或者是多元化发展阶段。”杨帆介绍到,当前各家保司的数字化进程不一,有的还处于系统需要迭代升级的阶段,有的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阶段,还有的已经完全进入数字化模式。
杨帆进一步指出,根据各家不同的情况,当前保司的数字化系统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其一,部分保司的核心业务系统是在90年代或者2000年左右搭建的,随着互联网数字化的快速发展,这一系统逐渐无法满足当前的应用需求,需要对系统架构重塑来达到转型升级的目的;其二,保司原来的架构系统已经较为完善,根据现在的需求和新技术,需要不断对原系统进行优化和迭代。
“无论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其在推动公司内部整体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中都需要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杨帆表示,这取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决心。因此,杨帆建议,保司需要从长期价值的角度给数字化转型做长期、前瞻性规划,在系统架构上充分考虑可延展性,当今技术发展迅猛,迭代速度很快,所以保司要搭建一个可延展、可复制、可复用、开放的企业技术架构。
众所周知,2023年被称为大模型的发展元年,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技术席卷全球。当前已有多家保司围绕大模型研发及应用进行了布局,信美相互人寿即是其中之一。这之中除有监管推动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政策环境外,大模型应用与保险领域存在高契合度,并能最终推动险企降本增效也是保险公司布局大模型的原因之一。
“大模型在保险行业的发展机会和应用场景非常广阔,比如个性化产品推荐、风险评估与定价、智能客服、两核自动化、健康管理等。ag真人”杨帆表示,大模型的确可以帮助保司降本增效,但是开发和打磨大模型技术也确实是一件具有很大挑战的事情,尤其是对中小险企而言。
作为前行探索者,杨帆对于大模型也有着自己的认知。其认为扬长避短才是保司尤其是中小保司搭上大模型东风的关键。
“我们要在市场上找自己的强项去做,而不是死磕自己不擅长的业务和领域。”杨帆表示,在这个时代,追求“大而全”成本和效率绝大部分是不高的。回归到大模型,逻辑也一样,“大模型同样有一个技术积累过程,需要慢慢递进和迭代认知深度,因此相关科技公司会积累大量的数据和人才,所以他们才会在大模型技术方面走在前列。金融机构的底层逻辑和强项都不在这方面,花大成本去自己开发大模型会事倍功半,合作共赢才是更有效的路径”。
杨帆进一步指出,保司不是不可以做科技,而是战略的重心不是科技本身。“金融机构以金融主业为核心,不能改变自己的核心商业模式。”杨帆以寿险为例,寿险的核心能力是管理好“三差”以及长期风控的问题,ag真人所以寿险机构的重心与核心就在于此,其余的技术和业务需围绕核心主业来展开。
那是不是保司就不用大模型了呢?杨帆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其认为,对大模型必须紧跟、拥抱,但保司不做大模型的服务商,而是做大模型的超级用户,即深耕大模型保险垂直应用。在市场上挑选适合自己的基础大模型,通过建立垂直知识库、模型微调等路径,让大模型能力与保司专业能力充分融合,为“我”所用。杨帆表示,只有这样,保司才能够根据业务需求随时调用不同类型的大模型,成为一个大模型的超级用户,并保证自身的灵活度和主动性,还可以在保险应用领域培养出一批大模型专业人才。
“企业经营效率的核心就是要用最小的成本,产出最大的成果。接入大模型为自己的主业服务,目前是最经济的,毕竟应用层面投入相对小,效率高,还可以多元选择市场上的先进技术,并在大模型使用中保持主动性,这是精准且有效率的做法。”杨帆总结道。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