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际举措企业发展“卡脖子”难题得到解决
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一棵棵新引进的南方蔬菜在西宁结出累累硕果,助农增富;科技特派员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户送去技术锦囊;节能环保领域企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难题得到解决……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科技局紧扣主责主业,坚持学以致用,持续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方向、找方法、找思路、找遵循,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攻坚克难的实际举措,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走进青海丰辉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棚内一派生机,一棵棵鲜嫩水灵的丝瓜或“吊”在藤上,或“攀”在架子上,很是吸人眼球。
随着本地人对南方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市科技局结合主题教育,深刻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的重要论述,聚焦“‘三农’事业发展需要,传播先进技术,培育富民产业”的明确要求,选派中国科学院西高所、省农科院、市蔬菜技术服务中心10位专家,在青海丰辉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组成湟中区004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开展蔬菜基地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及技术服务,根据高原海拔高、光照长、昼夜温差大等特点,结合西宁地区丝瓜种植需求及品种特性,从上海、天津等地区引进高产、抗病、优质的6个丝瓜新品种进行试验种植,并指导企业开展科学化、规范化丝瓜生产种植,提升丝瓜种植和标准化水平,形成规模效益,打造“丰辉丝瓜”高原知名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目前示范种植150亩,亩产5000公斤,亩纯收益2万元,带动230户农户增收,辐射带动周边12个自然村2000余人,并入选青海省首批“科技小院”名单。
“通过组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实现科技特派员工作从单兵作战到集中作战、从单项技术到集成技术、从短期流动服务到长期固定服务、从单一示范点到区域示范集群的根本转变,进一步激发新时代广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活力,加速全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全市农业生产水平。”市科技局工作人员说。
家住大通县黄家寨镇阿家村的阿怀庭,全家以种植大葱、蒜苗等蔬菜为生,但由于缺乏成熟的种植技术和经验,种植过程与产量达标遇到瓶颈。就在一家人为此犯愁时,市科技局组织的星火人才培训走进田间地头,为和阿怀庭同样处在困境的农户带来了希望。“通过参加培训,技术专家为我们‘面对面’‘手把手’进行指导,种植的大葱、蒜苗除草问题和虫害问题得到了解决,种植技术大幅提高,产量也明显提升,仅蒜苗一个品种亩产值就达2.4万元,除去成本5千元,每亩地还能挣1.9万元。”阿怀庭高兴地说。
为不断壮大高素质农民以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市科技局邀请农业领域相关专家、“三区”科技人才和科技特派员,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技推广人员,以粮食、蔬菜、中药材等农作物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防控等为主要内容在生产一线开展星火人才培训,深入各乡镇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培训,确保让广大农户听得懂、看得明、学得会,圆满完成年度星火培训4000人次工作任务。
“通过开展星火人才培训,充分展示和宣传农业领域科技创新成果、惠农助农政策和农业种植技术,进一步丰富了农民的科学务农意识,拓宽了科技致富思路,切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市科技局工作人员介绍。
2023年9月26日,第八届中国创新挑战赛(青海)在西宁举办,挑战赛面向全国发布我省节能环保领域存在的短板弱项和技术难题42项,吸引全国300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参与挑战,提供85项解决方案,成功促成15项科技合作,涉及金额6820万元,为我省节能环保领域企业解决了产业发展“卡脖子”难题。
“这些难题都是省内节能环保行业重点龙头企业在研发、生产环节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创新需求和‘卡脖子’难题,竞争对接环节中,挑战团队依次与青海21个需求方代表进行洽谈,双方就具体需求内容、技术难题、实现方法、合作方式等内容进行详细磋商。”市科技局工作人员介绍,前期市科技局工作人员深入西宁、海西、海东等全省各地区企业实地调研,带领行业专家上门问诊,开展一对一服务,充分挖掘青海省节能环保产业领域技术难题104项,甄选发布42项。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需求解决方案,同时,向援青省市、友好城市及高校科研院所等41家平台推送技术需求信息,寻求挑战者。
“挑战赛成功促成青海三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与河北工业大学的‘农牧区多能互补取暖关键技术研究需求’、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的‘低温低压氨氢储能与氨氢燃料应用技术需求’等15项科技合作。围绕‘青海农牧区取暖成本高、平均热能系数较低’‘低温低压条件下的合成氨成套技术开发’等技术难题,率先在省内实施企业出题、专家答题、政府立项的成果转化新模式,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市科技局工作人员说。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